第2篇.110kV變電站通用設計.新型電力系統35-110kV變電站分冊.國網2024版
第2篇.110kV變電站通用設計.新型電力系統35-110kV變電站分冊.國網2024版
2024版新型電力系統35~110kV變電站通用設計詳解
1、設計背景與核心理念
2024版通用設計是國家電網公司為應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出現的新能源大規模接入、清潔能源大范圍輸送以及降低碳排放等新情況、新要求,對2016年版通用設計進行的重大修訂。其核心理念是構建“安全、高效、低碳”的新型電網體系,旨在服務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推動電網綠色低碳轉型,提升電網抗災能力,轉變電網建設方式,并服務電網運維管理變革。
2、主要技術升級與創新
1)新能源友好接入
.預留充足間隔:在變電站規劃階段就充分考慮新能源接入的迫切需求,預留足夠的出線間隔,為未來新能源的順利接入提供堅實保障。
.動態無功補償:引入了SVG動態無功補償裝置,對SVG的接線型式、設備選型、布置方式、自動控保等內容進行標準化規范。這一創新技術的應用,能實現系統無功的平滑、連續且雙向調節,確保電網在新能源接入后能夠保持高效、穩定的運行狀態。
2)設備選型與布置優化
.高可靠性設備:優選高可靠性、免(少)維護的電氣設備,全面優化設備布置型式。
.戶內化與標準化:取消戶外GIS、AIS配電裝置選型,將110千伏配電裝置選型統一為戶內GIS和戶外HGIS兩種型式,以適應不同環境條件下開關設備的運行要求,改善運維環境,降低維護工作量。
.模塊化與預制化:積極采用模塊化建設、機械化施工、工廠化加工、裝配式作業,例如推廣預制艙式二次組合設備,以提高工程建設質效,降低施工安全風險。
3)數字化與智能化提升
.在線監測與數字化遠傳:積極采用一次設備在線監測及數字化遠傳技術,實現監測內容源頭的數字化,顯著提升設備狀態的感知能力。
.二次系統狀態監測:納入了二次系統在線監測,為二次系統狀態巡檢等工作提供準確、全面的基礎信息和科學的分析結果。
.智能運維支持:高級應用功能模塊化、標準化、定制化,深化智能化技術,實現對“調控一體、運維一體”的有效支撐。
4)綠色低碳設計
.節能環保設備與材料:采用綠色設計,應用節能設備、環保材料,降低電網運行能耗,減少電網建設對環境的影響。例如,主變壓器損耗需滿足GB20052中2級及以上能效等級要求。
.屋頂光伏系統:部分方案集成了屋頂光伏系統選配模塊,直接利用變電站自身空間開發新能源。
c.碳排放考量:在設計和設備選型中充分考慮降低碳排放的要求.
3、方案分類與編號規則
2024版通用設計對技術方案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歸并。
.對于110kV變電站,提供了多種方案,例如110-A2-1、110-A2-2、110-A2-3、110-A2-4、110-A2-5、110-A3-1、110-A3-2、110-A3-3、110-B1-1、110-B1-2等方案。
.對于66kV變電站,提供了如66-A2-1、66-A2-2、66-A3-1、66-B1-1、66-B1-2、66-B4-1等方案。
.對于35kV變電站,則包括了35-C3-1、35-C3-2、35-C4-1、35-C4-2等方案。
其編號通常遵循一定的規則,例如“電壓等級-布置型式-序號”等,方便使用者快速識別方案的基本特征。
4、特殊環境適應性設計
新版通用設計特別考慮了特殊環境地區的應用需求,為高海拔、大風沙、寒冷地區等特殊環境條件提供了差異化的實施方案。例如:
.高海拔地區:會對設備外絕緣、空氣間隙、設備選型(如建議采用氣體絕緣開關柜)等方面有特殊要求。
.大風沙地區:會在建筑結構、通風系統防沙塵、設備防護等級等方面采取相應措施。
.寒冷地區:會對供暖、設備低溫運行性能、建筑材料抗凍性等方面進行特殊設計。
.其他條件:如位于蓄滯洪區的變電站,需要抬高建、構筑物的設計標高,并可能因此采用鋼混結構而非裝配式結構。
5、選配模塊與應用方式
2024版通用設計引入了選配模塊的概念,增強了設計的靈活性和適應性。重要的選配模塊包括:
.SVG無功補償模塊:用于需要動態無功補償的場合,規范了其接線、選型和布置。
.屋頂光伏系統模塊:適用于有條件的變電站建設分布式光伏,如110kV和66kV屋頂光伏系統模塊。
.直流偏磁抑制模塊:用于解決變電站中可能出現的直流偏磁問題。
這些選配模塊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像“搭積木”一樣靈活組合到主方案中。
第2篇.110kV變電站通用設計.新型電力系統35-110kV變電站分冊.國網2024版的相關資源推薦
舉報






